定价定量成中欧太阳能贸易争端最终两方协议的解决方案,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绿能事业处EnergyTrend表示,定价定量协议垫高欧洲市场进入门槛,将可有效排除市场破坏性价格出现,有利于一线大厂专注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加速产业集中化脚步,同时大厂为了提防关税贸易战重现,开始展开海外设厂布局,寻找新兴市场出口与设厂机会。同时EnergyTrend也强调,这份协议不见得可以解决市场问题,各企业应该要提早设想为期两年的协议是否会再走回关税老路。此外,韩国、台湾等地区的太阳能业者如何从这些争端中找出机会,都将是「价格承诺后时代」最引人关注的议题。
中国与欧盟针对输欧中国制太阳能产品的新协议正式上路,业界最为关注的定价定量的标准也同步出炉,未来中国业者输欧洲组件产品的最低进口价格为€0.56/Watt,而在总量部分虽然未定,但目前业界认为7GW是一个合理的数字。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绿能事业处EnergyTrend的观察显示,这次中欧双方达成的最低进口价格高于先前中国业者的报价,但低于欧洲业者的生产成本,加上成本分拆后对于某些领域的业者反而有价格上涨的想象空间,第三季有可能出现涨跌互现的情况。
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绿能事业部EnergyTrend调查,中国电池芯厂包括新能源、光宇等已逐渐抬头,产能扩增率较日韩系电池厂来的积极。然而中国电池厂切入主流供应链所蕴含的隐忧,揭示锂电池微利时代即将来临,锂电池产业的毛利将有可能再往下探。 供应链扩散 中国电池抬头
欧盟日前表示,针对中国制太阳能模块输欧问题,欧盟与中国已经取得共识。根据相关文件内容指出,目前已经确定“定价”将是主要执行的方案,欧盟表示,透过这个机制可为欧盟太阳能市场带来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相关产品低价倾销的情形。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绿能事业处EnergyTrend观察显示,由于新方案中反倾销关税惩罚将被移除短期内台湾业者的订单状况有可能受到影响,但长期来看台厂或将受益。
中国商务部(MOFCOM)日前对美韩多晶硅业者展开反倾销,自七月二十四日起开始实施。根据公布的文件内容,此次美国多晶硅业者遭受严重打击,反倾销税率在53.3%至57%之间,而韩国业者的税率在2.4%至48.7%,其中韩国多晶硅大厂OCI面临的税率仅2.4%,远低于其它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对于欧洲相关业者暂不执行反倾销措施。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绿能事业处EnergyTrend的观察显示,此次中国选在这个时间点公布对美韩的多晶硅反倾销措施,咸信是针对欧盟施加压力,以求在目前的双边会谈中取得对于太陆输欧的模块产品较有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