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关键字


排序


时间区段

选择分类


选择领域


关键字筛选




关键字:TrendForce共1230笔

资讯
TrendForce集邦咨询针对苹果发表会提供相关数据

2022/09/07

消费性电子

在苹果即将举行新品发表会的前夕,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特此提供相关数据,提供您撰写稿件时之数据参考。若您有任何关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市场问题,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络,谢谢! 发布数据如下:

资讯
TrendForce集邦咨询:预估2022年第三季全球笔电出货量季增3.4%

2022/08/31

消费性电子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2022年第二季全球笔电出货量达4,574万台,季减177%,年减245%,创下新冠疫情爆发后的单季低点。除了疫情红利退场,Chromebook教育动能荣景不再,消费需求亦因欧美高通胀、地缘政治议题冲击而大幅衰减,同时中国华东地区疫情反复,不仅影响笔电供应链稳定,也对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带来打击,世界三大经济体皆遭重击。即便上半年商用需求似乎随着工作恢复正常办公有所支撑,但受到美元升息、高通胀及高库存的打击,企业获利收窄,甚至出现亏损,导致资本支出收敛而出现衰退。2022年全球笔电上半年出货总数为10亿台,年衰退147%,预估2022全年笔电出货量将再下修至195亿台。 观察第三季笔电市场走向,各国企业皆面临总体经济挑战,不仅营收下滑.且各国央行升息动作频频,也使得企业成本显著提升,只能转而缩减支出,商用动能因此滑落,砍单效应已由下游渠道蔓延至代工厂,进而冲击笔电市场需求。在商用、消费、教育三大类别皆疲弱的市况下,下半年传统旺季将不再,预估下半年全球笔电出货仅9,370万台,相较上半年下滑75%,较去年同期衰264%。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笔电产业今年修正显著,除了大环境影响终端需求外,之前因物流受阻、长短料问题,以及客户展望乐观而重复下单,造成整体供应链库存问题持续恶化。预期品牌下半年将以去化库存为首要目标,对代工厂的拉货动能会有所压抑,不排除全年出货仍有下修的可能性。 若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并购买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显示器研究处相关报告与产业数据,请至https://wwwtrendforcecn/research/wv查阅,或洽询service@trendforcecn

资讯
TrendForce集邦咨询:受惠服务器出货成长与价格上升,第二季原厂Enterprise SSD总营收季增31%

2022/08/25

半导体

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显示,第二季在物料供应改善,北美地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及企业客户对enterprise SSD需求大幅提升,加上铠侠(Kioxia)于第一季发生污染事件,促使客户积极拉货,为了避免未来遭受供应短缺的影响,因此原厂在enterprise SSD单价较高之下,优先满足服务器客户需求,而各家原厂于该类别营收也较前一季明显增长,推升第二季enterprise SSD市场整体营收成长313%,来到732亿美元。 三星(Samsung)身为市场龙头,随着enterprise SSD采购量的回升,enterprise SSD营收也同步成长至326亿美元。尤其第二季在其他消费性产品订单持续下修之际,enterprise SSD成为该公司去化产能的重要市场。目前三星为了保持市场领先的地位,不断投入新一代传输规格产品开发,如8月初在Flash Summit发表CXL 20产品。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Samsung 128层enterprise SSD的接续产品为236层,但该制程产品量产时程可能在2023下半年,而SK海力士及Solidigm明年初即将推出176层enterprise SSD,加上美光早已量产176层,三星似乎也感受到成本压力,尤其长江存储也刚发表PCIe 40 enterprise SSD。有鉴于此,Samsung有规划明年在中国地区推出176层产品与其他厂商竞争,在中国国产化政策及其他厂商推出高层次SSD竞争下,三星在中国的enterprise SSD市占率势必受到挑战。 第二季Solidigm出货位元终于走出主控IC供应短缺影响而出现明显增长,而SK海力士则是持续扩大与北美客户合作,扩大PCIe SSD出货,尤其该公司128层逐渐成为供应主力,带动SK集团enterprise SSD营业额成长321%,达179亿美元。SK集团SSD经营策略日渐清晰,明年将量产176层TLC方案;至于QLC部分,Solidigm也将转进192层制程,甚至该公司也将规划PLC(Penta Level Cell))产品。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随着SK集团规划各种不同价格产品满足server客户所有存储需求,未来该集团有机会扩大市占,率先缩短与领先厂商之差距。 美光(Micron)在企业客户采购订单增长推升营收同步上扬,第二季营收季成长317%,达80亿美元,位居第三名。虽然该公司176层 PCIe 40产品仍未放量,但在本身NAND Flash制程的领先,成本较其他厂商具优势之下,吸引更多厂商愿意验证该公司PCIe 40产品。美光持续透过提升enterprise SSD出货确保未来营收成长动能不受消费级产品疲软而下滑。 位居第四名的西部数据(WDC)第二季enterprise SSD营收为77亿美元,较上季翻倍,主要受惠于第一季原物料污染事件之影响,客户为避免供应短缺之不确定性而提早拉货,以及为了提高获利率,优先供货给服务器客户,从而带动营收。西部数据仍希望提升enterprise SSD产品竞争力,但受限于研发人力不足,重心将逐渐转移北美客户为主,对于中国市场支援力道逐渐减弱,主要是北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客户验证时程较长,以及该属性客户验证标准较为复杂,为了明确确保未来市占率之提升,优先选择北美为主要销售重心,以提升在enterprise SSD竞争力。 铠侠(Kioxia)第二季营收除了采购订单回升推升营收增长,污染事件也加速部分企业级客户提早拉货,推升营收至71亿美元,位居第五名。铠侠除了不断提升PCIe 40出货占比,同时也加速推出更多enterprise SSD产品,除了下半年会量产PCIe 50产品之外,该公司也推出新一代SAS 30方案。随着铠侠明显专注于企业市场的产品开发,加上PCIe 50产品到位,预估该公司明年有机会扩大enterprise SSD产品市占率。 若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并购买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半导体研究处相关报告与产业数据,请至https://wwwtrendforcecn/research/dram查阅,或洽询service@trendforcecn

资讯
TrendForce集邦咨询:储能大时代,预计2030年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达1,160GWh

2022/07/28

能源

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深度脱碳,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利用是根本路径,在这一过程中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成为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的重要支撑。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统计,2022年全球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预计约为65Gwh,至2030年可达1,160GWh,其中来自发电侧的需求高达七成,是最主要支持电化学储能装机的动力来源。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现阶段全球发电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但未来随着全球各国净零碳排目标的推进,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伴随新能源发电及用电的大规模接入,为克服风光电的间歇性、波动性,整个电力系统将经历从「电源、电网、负荷」到「电源、电网、负荷、储能」的转变,储能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第四大基本要素,新型储能技术顺势成为电力系统脱碳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储能应用场景涉及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及分布式微型电网(Distributed Micro-grid)等多种电力场景,应用场景的多样性决定了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其中以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应用规模已经从兆瓦(MW, megawatt)级别的示范应用迈向吉瓦(GW, gigawatt)级别的规模化应用。 具体来看,受益于动力电池快速发展的带动,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已进入商业化成熟期,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同样也占据电化学储能市场主流,市占率超过90%,但近年来受锂资源的制约,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成本显著攀升;钠离子电池方面,尽管产业布局还处于初级阶段,但相较高价锂资源,钠离子电池原料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在大规模应用中逐渐显现,未来有望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对于液流电池,由于可较好地契合电力系统长时储能(储能时长≥4h)需求,未来在大容量长时储能应用场景下也将迎来发展机遇,例如全钒液流电池和锌溴液流电池原材料易得且易于回收利用,已经进入示范应用阶段。 若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并购买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处相关报告与产业数据,请至https://wwwtrendforcecn/research/et查阅,或洽询service@trendforcecn

资讯
TrendForce集邦咨询:车企搭载积极,2022年车用SiC功率元件市场规模将突破10亿美元

2022/07/14

半导体

为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动力性能,全球各大车企已将目光锁定在新一代SiC(碳化硅)功率元件,并陆续推出了多款搭载相应产品的高性能车型。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在电驱系统中导入SiC技术,预估2022年车用SiC功率元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07亿美元,至2026年将攀升至394 亿美元。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目前车用SiC功率元件市场主要由欧美IDM大厂掌控,关键供应商STM(意法半导体)、ON Semi(安森美)、Wolfspeed、Infineon(英飞凌)以及ROHM(罗姆)在此领域深耕已久,与各大车企及Tier1厂商互动密切。而车用市场的繁荣同样令各大厂商深谙稳定供货能力的重要性,因此陆续切入上游基板材料环节,试图完全掌握供应链,如ON Semi于去年收购GT Advanced Technologies。 各大车企对SiC寄予厚望,同时积极参与供应链构建。从坐拥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的中国来看,上汽、广汽等车企已着手布局SiC全产业链,这给本土供应商创造了极大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诸如比亚迪、Hyundai(现代汽车)等车企已纷纷启动芯片自研计划,亦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采用SiC功率元件的成本效益问题一直以来颇受市场关注,其关键点落于上游基板材料。业界正尝试从诸多途径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包括新型晶体生长法(UJ-Crystal、晶格领域)、高效率晶圆加工技术(Soitec、Disco、Infineon、西安晟光硅研),以及追随Wolfspeed迈向8英寸。相信未来随着碳化硅材料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以及芯片结构及模块封装工艺趋于成熟,SiC功率元件于车用市场渗透率将持续攀升,并由目前的高阶车型应用逐步延伸至中、低阶车型中,从而加速汽车电动化进程。 若有兴趣进一步了解并购买TrendForce集邦咨询旗下半导体研究处相关报告与产业数据,请至https://wwwtrendforcecn/research/dram查阅,或洽询service@trendforcecn

  • 第5页
  • 共246页
  • 共1230笔